透视年报东方生物靠防疫检测爆赚 信披蹭热点甩内控缺陷的“锅”?

9393.app

导语:随着2021年年报季收官,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将对上市公司的成绩单进行全面梳理,我们基于不同维度或视角,对2021年上市公司这份成绩单进行全面梳理并深度分析。本篇重点研究东方生物。东方生物此前因信披蹭疫情热点违规被罚。近年受益防疫业绩爆赚,但是公司研发收入占比极低,而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2倍多。

当前,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在这一大背景下,科创板应运而生。

纵观全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公司,无一不是不重视科技研发投入。根据OECD等机构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谷歌、华为、微软等巨头研发投入超千亿量级。

因此,研发投入是看一家公司能否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创板2021年年报季已收官。在这过去一年,科创板的公司研发投入究竟如何?

东方生物重销售轻研发,受益于疫情检测公司2021年业绩暴涨,但是研发投入却平平。此外,公司因2020年蹭疫情热点收监管函,而公司却将相关责任甩锅给内控缺陷。

东方生物靠防疫检测爆赚,但是研发投入较为一般,其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研发投入收入占比低,公司研发支出仅为4.2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仅为4.21%;其二,研发投入远低于销售费用投入,研发支出仅为4.29亿元,而销售费用为10.39亿元。

鹰眼预警显示,公司销售费用持续增长。近三期年报,公司销售费用/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7.84%、9.72%、10.22%,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东方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销量大幅攀升。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销售业绩继续大幅度增长,业绩再创新高,且常规诊断试剂、诊断仪器业务保持稳定,促使本报告期经营业绩相关指标继续大幅度增长。

2021年,东方生物全年实现营收101.69亿元,同比增长211.43%;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93.33%。高景气度在一季度依然延续。东方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47.46亿元,同比增长112.28%,归母净利润20.67亿元,同比增长74.20%。

2020年2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东方生物已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的开发,并已经在欧盟注册备案。东方生物于2月24日披露《澄清公告》称,3款检测产品以海外销售为主。上述3款检测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销售前,需由欧盟代表提交欧盟备案。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取得欧盟给予的备案登记号。《澄清公告》披露后,公司又于当日披露《关于澄清公告的补充公告》,对《澄清公告》披露内容进行更正,称公司已根据欧盟法规由欧盟代表提交备案注册,在获得备案号前,可视为已备案获得市场准入。此外,检测产品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既可在国外销售,也可在国内销售,而不是只打算主要销往国外。

然而,经监管问询后,公司于2020年2月27日披露问询函回复公告称,由于公司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上存在问题,导致上传的公告版本为未经公司审批的错误版本,《澄清公告》的相关信息未准确反映公司实际情况。上交所表示,当前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投放等情况高度关注,东方生物发布相关信息尤其应当注意审慎、准确,避免产生误导。公司《澄清公告》内容未能准确反映公司检测产品注册备案及销售区域的实际情况,信息披露不准确;同时,相关公告错误版本未经公司审核即上传披露,说明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根据wind数据,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0 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看,研发总投入靠前的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投入金额分别为225.71亿元、183.77亿元、131.56亿元、100.92亿元、85.3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前五大行业占了科创板75%的研发投入,分别是26%、22%、15%、12%、10%。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科创板大部分聚集在这五大行业。按照行业平均研发投入看,医药制造业最高,平均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其次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3.88亿元。需要指出的是,科创板平均研发投入为2亿元,而专用设备制造业虽然研发总数靠前,但是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仅为1.11亿元。

截止2022年4月30日披露数据,在医药制造行业里面54家公司,研发投入总数位居科创板行业榜首。2021年,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总数为225.71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1%。

在这54家公司中,我们剔除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以下,在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支出/营业收入,下同)排名靠前的分别为神州细胞、泽璟制药、百济神州、百奥泰等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45.16%、267.59%、125.68%、64.96%等。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康希诺、神州细胞等公司研发投入也排名靠前,分别为95.38亿元、20.69亿元、9.05亿元、7.33亿元。

在这54家公司中,我们剔除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以下,研发投入占比垫底的公司,则是热景生物、博托生物、硕世生物、圣湘生物、东方生物、安旭生物等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46%、3.41%、3.76%、4.15%、4.21%、4.43%。

监管曾出台过关于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其中明确如研发人员占比需要超过10%等量化指标。我们从研发增速、研发投入行业占比以及研发人数占比,看看2021年科创板的医药制造行业哪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在放缓,研发投入是否低于同行以及研发人员占比是否达标。

首先从研发增速看,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科创板医药公司研发投入放缓的出现8家上市公司。我们发现,研发投入明显出现放缓的为的分别为海创药业、上海谊众、圣诺生物,研发同比降幅分别为38%、26%及18%。值得一提的是,圣诺生物、吉贝尔、百克生物、睿昂基因、南新制药等公司,出现销售费用大于研发投入情况,这或说明公司相对重视销售投入。

其次,从研发投入占比看,2021年整个科创板研发投入比均值在13%,因此我们以此为标准,看看哪些公司触发这类标准。根据wind数据统计,科创板26家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低于13%。从绝对额看,在这些公司中,研发投入金额最低的为赛科希德,研发金额为0.1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仅为6.34%,而后分别为圣诺生物、赛伦生物、仁度生物、吉贝尔等公司,研发金额分别为0.18亿元、0.26亿元、0.26亿元、0.29亿元。

根据wind排名发现,欧林生物研发员工占比仅为0.21%。这似乎明显低于科创板上市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年报披露的员工数与总员工占比超过20%。而公司年报关于研发人员占比竟然也显示为0.2078%。由于公司上市不久,显然员工数如果低于10%不符合监管要求,那说明公司年报出现单位错误,这说明公司年报披露内部复核流程有待加强。

对于科创板企业,理应是重研发。然而,在我们梳理这些科创板公司过程发现,有的公司出现销售费用明显大于研发投入,呈现出典型的“轻研发而重销售”的特征。

根据wind数据统计,总共有华熙生物、东方生物、成大生物等32家公司出现销售费用大于研发费用。其中,南新制药、凯因科技、科兴制药、特宝生物、复旦张江等公司销售费用率超过50%,分别为80.47%、61.95%、58.79%、52.78%、52.59%。

我们发现,南新制药、吉贝尔、圣诺生物、百克生物及睿昂基因等公司一边是研发投入放缓,另一边是销售费用显著大于研发投入。南新制药、吉贝尔、圣诺生物、百克生物及睿昂基因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0.47%、51.04%、39.26%、37.69%及25.94%;而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15.03%、5.75%、4.74%、16.03%、23.59%。

我们发现,22家医药企业一边是销售费用大于研发投入,另一边是研发投入占比低于科创板整体13%的水准。其中不乏包括昊海生科、东方生物、金迪克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吉贝尔和圣诺生物,不仅销售费用显著大于研发,而且还同时呈现研发投入大幅放缓,且研发投入占比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