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万元奖励还是配不上她的贡献与励志人生

凯时手机娱乐app下载

最近诺贝尔奖项逐一揭晓,相对今年每项奖金都将增加约66万元,高达约734万元,成为诺奖历史最高奖金额,更引人瞩目的,是今年的得主们。

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初萌芽几乎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基础研究领域产生的,经过多年发展才终于成熟并被学术界承认。

好在有看似遥远的他们,让我们当忘记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忘记专注和兴趣带来的快乐,忘记什么是坚持的时候,想起来些什么。

今年68岁的卡塔琳·卡里科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得以开发”。

而在获诺奖、在mRNA研究获得成功之前,她这几十年的人生履历上,几乎写满了失败,大半生都在寂寂无名与经济窘迫中度过。

1990年,卡里科向宾大提交了她的第一笔课题资助申请,提出建立基于mRNA的基因疗法,结果被拒绝。

1995 年,卡里科被第一次降薪降级,被赶出了重要实验室,学校拒绝给研究经费,同年确诊癌症。

2005年,卡里科终于找到解决人体免疫反应的办法,论文却被《自然》和《科学》杂志拒绝,研究成果无人问津。

2013年,宾大告诉卡里科,说她“不具备教授的素质”,决定不和她续约;卡里科和同事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破产。

她也没有多数诺奖得主“科二代”的高起点,身为屠夫的女儿,“我们的家很小,是用周围的土地建造的,用粘土和稻草压成土坯墙,粉刷成白色,然后覆盖厚厚的芦苇屋顶。”

但正是她这样一个被藤校系统驱逐,甚至没有教授身份的女科学家,游离在学术系统之外,却仍坚持着自己的科学理想,终像鸟一样飞往她的远山。

卡里科毕生研究的mRNA曾被认为是一条“绝路”,而她,生生闯出了一条“生路”,最终“绝处逢生”。

她的研究成果(基于其对mRNA的修饰),促使开发出疫苗对抗COVID19,拯救了全人类的命运。

她和合作伙伴韦斯曼一起在宾州大学,在那个让她屈辱地接受了降职减薪,以便能够继续研究mRNA、后来还是被开除的地方,接种了疫苗。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一朝成名天下知,卡塔林成为了所有重要大学的荣誉教授;2022年《时代》周刊评选当年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卡塔林当选;直到诺奖,成为她人生的巅峰。

无疑,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可能她一辈子就这么籍籍无名下去,科研成果一直无人问津,学术之路永远不被权威认可。

与卡里科一样,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也是一个学术边缘的研究人员,因为他的平凡与励志逆袭,被称为“日本的阿甘”。

大学毕业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轮就被刷了。后来还是有人介绍,才去了岛津制作所,在企业底层搞了近20年的仪器研发。

“小职员神奇的逆袭”,“诺贝尔史上学历最低得主”标签之下,获得诺奖后的他却隐身了,把全身心都扑在“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以更容易检测疾病”的研究上。

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了15年之后,他成功了,国际科技期刊《NATURE》,发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能提前30年,从几滴血中检测出阿兹海默症的征兆。”

卡里科曾说过:“其实我非常快乐,我很享受热爱的事物。衡量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归根结底不是看名声、财富、权势,而是是否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些诺奖“小人物”身上,你看不到失败失意,看到的都是他们在享受他们热爱的事物,沉迷他研究之中。

要知道,在诺贝尔六大奖项中,物理学奖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于仅有2位女性获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截至2022年,在诺奖百余年历史中,仅有4名女性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获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玛丽亚·梅耶(1963年获奖)、唐娜·斯特里克兰(2018年获奖)、安德烈娅·盖兹(2020年获奖)。

现年64岁的卢利尔求学和研究之路也并不容易,一路披荆斩棘,获得理论物理和数学双硕士学位,后来攻读实验物理学完成了博士学位。

卢利尔崇拜吴健雄,而吴健雄是一位在曼哈顿计划中因为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的华裔女性实验物理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贝尔奖122年的历史中(1901-2023),获奖女性只有60位,但获奖男性却足有894名,数量是女性的足足15倍。

其中,女性获得的诺贝尔奖项还以和平奖和文学奖为主,在STEM领域中,女性仅有13人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30 位获奖者中的 5.6%);8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1 人中的 4.1% );5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24 人中的 1.8%)。

对盖兹来说,激励女性投身到科学领域是她的使命。在采访中,她被问到如何鼓励更多的女孩以及年轻女性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她回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她们展示没有不可能……最好的方法是为她们树立榜样,向她们展示这些领域里有女性。”

盖兹自己以身作则,她在博士期间就破格教授本科生物理课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女孩也可以学好物理。

1995年,她专门为小学生撰写了一本《你可以成为女天文学家》。现在盖兹还在给本科生上课,“这里是我有潜力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表明女性可以从事自然科学。”

和非主流学术圈的卡里科一样,今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夺冠热门的残雪,作为中国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在国内鲜有人知,即使是在文学史教材上也只有寥寥几笔。

她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国外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国外机构。

不过对残雪而言,创作就是人生,对文学与创作的热爱,独自走在中国先锋文学的道路上,与主流背道而驰,也远离了成名逐利的机会。

她并未觉得有多么辛苦,后来因结婚生子而退出街办工厂,开始学做裁缝,她也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小说。

西方现代派的思想给了她创作的启发,多年底层的谋生经历、不断的阅读和思考给了她创作的材料,残雪伏在缝纫机上写出了处女作《黄泥街》。

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她却一直坚持阅读、写作,坚持走在漫长和幽暗的文学隧道中,常年与寂寞相守,不在乎鲜花与掌声,严重的低估与迟迟未到的认可。

卡里科曾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往往都是背对着终点,这意味着你看不到终点和你的距离。

科研同样也是如此,你无法知道哪里才是终点,但你需要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让你距离终点越来越近。”

但没关系,探索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权威的认可或名利的收获,而在于自我实现不止,科学信仰不灭,人类情怀永存;

5.生物学霸:最逆袭的诺奖得主:被导师驱逐、患癌,她默默坚持了 40 年的研究却拯救了数亿人

10. 返朴:新晋诺奖得主:中年失业、患癌,她用四十年逆袭拯救全人类,还培养了一个奥运冠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